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老照片库 > 正文
    购物车
    0

    期纳谷宇:依山临河营建古村庄

    信息发布者:ljy2682612433
    2018-09-19 17:01:06   转载

    谷宇村隶属永胜县期纳镇大沟村委会,是在明代“戍边屯田”大背景下孕育出的一个古村庄。谷宇地处期纳镇西南部,东距期纳集镇3公里,北距永胜县城50公里,历史上是马帮商家前往涛源(旧称陶营)金江街的重要通道。 

    谷宇村中望族李姓始祖李远,就是明朝“洪武调卫”来到永胜的。清道光进士黄耀枢题有碑文称:“远祖李远,江西饶州府安仁县人,前明洪武调澜沧卫,袭万户指挥,世以武功显,授滇国将军、武毅将军、明威将军、昭永将军。其后子孙繁衍,分居郡城、中洲、谷宇、上川、金江柏枝树等处。”

    时至今日,谷宇李、陈、杨、冯等姓村民,已有407户人家,1420余人口,成了一个汉族聚居的大村庄。2012年12月,谷宇村被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全村面积9.2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384米,年均气温18.5摄氏度,年均降水量660毫米,属亚热带河谷地区。谷宇,顾名思义,谷物仓库,盛产稻谷之地。这里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小麦、花生、甘蔗、烤烟、西瓜、冬早蔬菜等作物,普遍栽种龙眼、芭蕉、石榴、酸角、红椿、攀枝花等树木。

    谷宇村的选址和布局是十分讲究的。古人相信村落与自然环境选定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关系到整个家族和子孙后代能否昌盛发达。谷宇村巧妙利用地形,依山就坡而建,节省土地良田,创造非常舒适而完美的生活空间,素有“村庄朝着山坡建,土地留给子孙耕”美誉。全村西北背靠月亮坡、老虎山,东南面向海河,隔河不远又与花园坡、中家坡、大水井坡等小山丘形成对望之势,可谓“后有靠山、前有流水、负阴抱阳、藏风聚气”的自然风水宝地。


    自古以来,谷宇村就有祭锋台等与诸葛亮有关的地名和传说。翻开《乾隆永北府志》,里边这样记载着:“祭锋台,在府城南一百二十里老虎山旁,台高五六丈,土色类红沙,相传武侯斩老虎山时,筑以祭剑。”“老虎山,在府城南一百二十里,形如虎状,俗传能为祟于人,武候南征至此斩之。其山截然为两段,顶有一孔,众水流入,旁有一台,俗名祭锋台,祭剑锋也。”此类传说历久弥新,说明诸葛亮的名望对永胜产生了深远影响,以及永胜各族人民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谷宇村后老虎山,又名猫猫山,“虎首”与“虎身”断裂,相距约800米。历史上的茶马古道,便从这断裂山谷中进入谷宇村,再从村后的山道通往涛源金江古渡。清代清水驿人胡墩赋诗:“西山蜿蜒形如虎,不见将军箭羽没。惟有渡泸汉相来,曾留遗迹在江浒。” 清代剑川人赵淳赋诗:“赤精三尺光销歇,卧龙龙剑锋发越。志在北征先入南,慷慨渡泸当五月。百蛮震慑失精魂,犹向金沙探虎穴。”这些民间传说和文人的浅吟低唱,反映了云南各族人民对诸葛亮的景仰。

    谷宇村前海河,又称程河,源出程海而得名,明代泛泛流至村前,转弯南流金沙江。海河入江处的金江古渡,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225年,诸葛亮从成都统领三路大军南征,其中西路军由他亲自率领,经越嶲郡“五月渡泸”,进入金沙江对岸的洱海、滇池地区,连败孟获,“攻心为上”,“七擒七纵”,终使孟获降服。云南“惟一状元”袁嘉谷在《五月渡泸考》中说,蜀汉武侯南征,先由越嶲,“越嶲今属蜀,古兼隶滇之永北(今永胜)”,“侯由越嶲始渡泸,泸即永北界之金沙江无疑”

    谷宇村的传统民居主要集中在村寨西部片区,后期修建的房屋则多集中于云谷路两旁。村内巷道较多,石板铺面,曲折幽深,纵横交错,初来乍到者要是没人带路便难出村。据说,曾有新媳妇晨出挑水,竟然迷路忘家。村中的老房子,大都有百年以上历史了。它们是古村的前人用树木、泥土、石头三种简单的原料,按照自然风景的本质、音乐的节奏和绘画的手法,建造起来的经典民居。此外,村中还有古建筑魁星阁、云谷寺、山神庙、云谷桥,以及“饮水思源”碑记等众多文物古迹。其中,云谷桥上盖有长长的廊屋,是为廊桥,或称风雨桥,是为村中最具人间温情的公共建筑。

    谷宇村传统民居的柱子、椽梁、楼梯和门窗,都是由树木建造而成的,尤其是大门、木枋、雀替、窗棂、栏杆都是精雕细刻的艺术精品。房屋多为土墙青瓦,显得非常稳重、温暖而有诗意。土墙的边线,特别是转角处,往往都是大砖包墙,雅称“金包银”。它不仅具有保护土墙的实用价值,还以其整洁的青砖镶边给人以美感。有一位建筑学家说,土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惟一用对环境没有损害的建筑材料制造的,它是我们中国老百姓的一项伟大发明。 

    谷宇村古建筑屋顶上的瓦片、瓦当,屋内外的方砖、花砖,都是用土烧制而成的,具有泥土的本色和风韵。这些砖瓦其实也是一种泥土艺术,在经历了力的塑造与火的洗礼之后,虽然改变了泥土的颜色和属性,但它们却以更加动人的形态,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们已是另外一种更加古朴、丰富、鲜活、坚固的“灵土”,更是谷宇村的重要史迹和难得的艺术珍品。 

    谷宇村传统民居的山墙装饰,也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这里夯土的或土坯砌的山墙易遭雨淋,因此人们采取了糊石灰和砌腰檐两项措施。糊上雪白的石灰,既保护了土墙,又增添了民居的亮丽富贵之气。更让人称道的是腰檐的设置。砌墙时,为了减轻墙体本身的压力,砌到过梁处就要由厚变薄往里收,但这样的陡然转折却不利于防雨,腰檐的设置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具体做法是,在过梁转折处利用砖瓦层层上砌,少则三四层,多者五六层,最后盖上滴水檐,既防了雨,又增添了美感。麻雀在上面栖息啁啾,又多了一分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这种腰檐也有了“麻雀台”之称。从腰檐往上,继续砌土坯,外面拼贴方砖或六角砖,既防水防火,延长房屋寿命,而其蜂窝状的外观也增添了民居的美感。 

    走进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椅旧居,人们可见到雕刻精美的各种门窗格扇。在这些门窗格扇中,又以正房明间(堂屋)的六合门最具特色。这六扇门,可开可合,开则为门,关则为窗,可装可卸,方便灵活。门的下部是裙板,浮雕福禄寿喜。门的上部是镂空隔扇,用花卉吉鸟构成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耕读传家之类。这种三坊一照壁庭院,不仅是人栖身的场所,更与人的思想、情操、习俗有关,是一个妙不可言的超凡脱俗的文化空间,映照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经济风貌。 

    谷宇村历来重视教育,明清两代私塾不辍,著名学子有清乾隆贡士李清泽、光绪武生李锦轩,相继还有贡生陈钰、庠生郭泰等。乾隆时李清泽捐资修建的魁星阁,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魁星”也称文曲星,是主宰文运的神。魁星塑像,右手执神笔,左手执墨斗,右足踏鳌头,左足后翘,脚掌抬斗,扭其身躯而点斗。传说古代就是由魁星来点状元,考生文运好的被点中便可登科中举,而中状元的则被称作“独占鳌头”。阁楼檐柱挂有清代拔贡单镜题联:“鳌头俯视众山如丸,笔腕高悬一点不错。”厅堂中柱还有楹联:“天下人才以斗量半只脚踢开千秋文运,世间学子争光辉一支笔点明万代鸿儒。”这两副对联,巧妙地隐含了“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说法。 

    谷宇村迄今还传承着道教洞经音乐,并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明代随着内地大量汉族移居云南,产生了云南多民族的乐种“洞经音乐”。至今在云南汉族、白族、纳西族的聚居地,还有洞经音乐的组织机构“洞经会”。洞经会用音乐伴奏的形式,唱诵道教经文《太上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因而得名。谷宇村的洞经音乐,系由李氏绍湖公分支传入。李氏定居谷宇村并组建“洪源洞经会”,清朝晚期至民国年间颇为盛行,后曾一度中断。1984年以来,谷宇村李氏后人重新收集整理洞经乐谱44曲,于2002年编印了《北胜谷宇洞经古乐乐谱》,并经常组织洞经古乐演奏活动,真是“此曲本应天上有,人间喜得时常闻”。 

    谷宇村还有一项技艺值得一提,那就是民间传承的烟斗制作技艺。云南烟斗的制作历史悠久,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各式各样的烟斗适合于不同的人群。譬如老人用的烟斗由于烟杆较长,既可吸烟,又可作为拐杖。从制作烟斗的材料来看,有的用木材制作,有的用石头制作,有的用金属制作。从其形状来看,既有“S”形的,也有直角形的,不一而足。随着卷烟的推广,云南烟斗逐步退出了吸烟人的视野,却又成了游客收藏的一种工艺品,尤其是谷宇村李氏兄弟制作的烟斗颇受人们青睐。期纳镇谷宇村等地制作的烟斗,所用材料是上百年的清香树,木质坚硬,花纹清晰,烟油不会外流,揣在身上烟味不浓,加上全是手工制作,造型十分美观。 

    谷宇古村喜植树,房前屋后遍种花。村前沿河大道两旁,数十棵攀枝花树沿路排开,对岸红椿、翠柳掩映,村中还有榕树、龙眼树、苦楝树、酸角树等古树名木30多棵。这充分体现了“肥沃之地”期纳的人们建房必栽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优良传统。

    历史上,谷宇村多姓友邻,和睦相处,道教、佛教由来已久,行医办学蔚然成风。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一个生态优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美丽谷宇,必将展现在人们面前!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