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好看风景 > 正文
    购物车
    0

    来丽江那么多次,你知道还可以有一次边屯文化之旅吗?

    信息发布者:ljy2682612433
    2018-11-11 21:12:08   转载


    很多来丽江的朋友,除了看尽丽江的山水和各种演绎之外,还有一个地方也值得一去,它距离丽江城有103公里,是滇西北的重要关隘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滇西北的历史文化重镇和政治、经济中心之一,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这里山川秀美,沃土丰饶,丘陵纵横,河谷迂回,坝子平展,有“一日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景观,这里就是永胜。

     


    说到云南的边屯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内地人口不断迁入云南、定居云南,与当地居民一道稳定、开发和建设云南的历史,是中原文化传入云南,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历史。



    就在明朝的洪武年间,实施“寓兵于农,屯民实边”,当时调派了大量军户、民户进入永胜屯田戍守,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洪武调卫”事件,之后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边屯文化。


    边屯文化博物馆



    永胜的边屯文化博物馆,位于程海镇的毛家湾北湾村,来到这里你会经过一个叫凤羽村的地方,路上会看到两个大牌坊,第一个上面写着“文明远播”,仅仅四个字,道破了永胜边屯文化的渊源和本质,这不仅是旧时土木建筑的瑰宝,更是古典文化艺术的结晶。



    第二个牌坊上面写着“宁境及化”,你若是来对了季节,这两旁的凤凰花开,画面十分唯美。这两道代表古典土木建筑艺术巅峰的大牌坊,将永镇程海湖畔,它们不仅是永胜边屯文化的外在体现,更将在未来成为永胜后代子孙们足以自豪的文化遗产。



    沿“边屯大道”一直走到尽头,左转直上,就到了边屯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的7个展厅,使用仿青铜挂壁浮雕、大量的图片、模型、实物和多媒体,清晰、系统地展示了以人口大迁徙和民族文化大融合为主题的边屯文化,这是国内唯一一个展示边屯文化的专题博物馆。



    博物馆出来,从右手边往里走,就来到毛泽东铜像广场,铜像背靠凤凰山,面向东方,基座正面镌刻着毛泽东手书 “光明在前”四个大字。旁边即是“毛泽东祖先纪念园”,里面设有毛太华馆、云南永胜毛氏源流馆、湖南韶山毛氏源流馆、毛泽东个人故事馆4个展馆。

     


    博物馆出来往下走大概200米,就到了毛氏宗祠。这里是永胜毛氏和韶山毛氏始祖毛太华在澜沧卫屯垦、生活并留下后裔的地方。清朝康熙初年,由毛清二之十一世孙、前所千总毛翼圣将其改建为永胜毛氏宗祠。这里的建筑风格是仿明清时期的建筑,飞檐斜阁、雕梁画栋掩映在一片红墙绿瓦中,透露着古朴、庄严的气象。



    在周围洁白的墙壁上,几幅气势磅礴的、临摹毛泽东真迹的诗词在飞龙舞凤,让人不由自主的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交错中,去深深遐想一代伟人指点河山、啸傲风云的雄伟气势,充分显示了永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他留人



    永胜的他留人,即是民族融合的一个最好体现,他留山是历史上永胜通往巴蜀的必经之地,也是马帮从县城出发刚好一站路程的宿营之地。



    在他留山半坡,历史上曾有一座他留古城堡,既是驿站又是一个战略要塞。他留人除语言属彝语支系(与小凉山的彝族语言也不太相通)外,生活习俗、文化遗存等则不大相同,他们代代相传,认为自己的祖先是“洪武调卫”来的,这可以从他留坟林碑文记载中得出。



    他们主要来自“湖广、江西、三淮”等地,部分为将士,其余大部分成分为土著,应为当时来到这里的汉族士兵与当地少数民族通婚的后裔,但在后来的发展中,少数民族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他留人至今在饮食、服饰、住宅、祭祀、婚俗、宗教、丧葬等方面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文化习俗(本观点来自北京大学教授宋豫秦等专家学者考证得出)。

     

    清水古镇



    清水古镇又名清邑、清水驿、清邑街,位于丽江市程海湖南岸的金沙江狭长的干热河谷平地。从边疆沃土拓荒之早,中原汉文化积淀之深,从人才开发之多及自然村落绵延之大等诸多方面评价,永胜县的清水古镇都堪称云南边屯文化重镇。

     


    其中的瑞光寺,修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规模气势不凡,结构古朴严谨。东岳庙是清驿寺庙中的重要建筑之一,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至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一个以道观为主的建筑群。这一组建筑,是清驿古镇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之一,雕栏石砌、斗拱飞檐、彩梁画栋、气势巍峨。


     

    此外,梓里街也是边屯文化保留完好的居民点。这里是永胜、华坪通往丽江、鹤庆的要津,故名上江渡,从前以溜索、木船渡人。光绪二年(1876年),鹤庆蒋宗汉捐资倡修铁索桥,光绪五年建成,行人称便,形成集市。



    这里过去用竹子、茅草依古法生产草纸,防线织染出漂亮耐磨的“清邑布”,用石榨榨甘蔗,用蔗渣酿白酒,用水推大石碾石磨碾米磨面,还有打铁的、扯白糖的、做豆腐的、卖凉粉的等百行百业。如今,打铁的仍用手锤维持生计,扯白糖的、做豆腐的,还在维护着清水驿、清邑街古老的好名声。



    打赏捐赠
    1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