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胜古代“十大美景”,现在怎么样了?
2019-09-28 09:33:20 来源:美丽永胜 转载
永胜地处云贵高原横断山脉中,沿山走向有若干狭长小盆地在两山之间,俗称“坝子”,山地海拔2000米以上,坝子亦在1500米左右。由于西北有青藏高原作屏障,北极大陆寒流不易侵入。因而,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特殊的地貌和立体气候形成了永胜多彩的自然风光:2000米以上的山地,青山绿水,山峦连绵;1500米左右的坝子良田美地,四季葱绿;低海拔的河谷地区,长江如画,河水流淌,两岸景色妖娆。
县内有“东圃群芳”、“灵源胜境”、“笔岫晴岚”、“西关远眺”、“龙潭莲锦”、“夏雪奇峰”、“程海渔灯”、“金江雁字”、“秋霖瀑布”、“金江晚渡”等风光旖旎、景色迷人的特有自然景观。
《永北直隶厅志》描述的东圃群芳是:城东一带,宽约15里,村屯错落,山水清幽,居人种圃者甚多。屋角墙头,靡芜满架;村南坞北,锦绣成林。径以曲而愈幽,篱以疏而益活。奇蔬异卉,粉蝶游蜂,花气袭人,如游香界,正不独初春早韭,秋末晚。为名圃中胜概也。
东圃指的是位于永胜县城东门外至灵源村这一地带。历史上,县城坝子和三川坝农民主要是种植粮食,而较少种植蔬菜,四季食用的蔬菜主要是到集市上购买。
随着人口增长、需求扩大,县城东门外的千亩土地除少量的种植粮食外,大多用于蔬菜种植,以供县城和三川集市的需要。这样,东城外的农民就有了悠久的种菜历史,经验也逐渐丰富,几乎家家种菜。
房前屋后的肥沃农田,被格成块或垄地,周围多植以野玫瑰、金孔雀等荆棘、灌木作围栏,春季还可采其花当菜卖。村前地边还种植梨、桃、李、杏、梅等果树和翠竹,院内种石榴、柿子,栽各种花草,墙头爬满叶象花、金银花、鸡爪花、紫藤、爬山虎、藤石榴等观赏植物,大路两旁柳树成荫。
种植蔬菜的垄地均是精耕细作,平坦整齐,瓜菜成畦,常年不断芡。久而久之,不仅菜农自称“菜园上的人”,人们也称东门外现在的灵源、文化一带为“菜园上”。所种蔬菜的品种有各种白菜、青菜、菠菜、辣椒、韭菜、苦瓜、南瓜、芸豆、苞苞菜、西红柿、芥菜、茄子、大葱、小葱、大蒜、莴苣、胡萝卜等等数十种。菜圃一年四季采取套种或轮种的方式,所以千亩菜园四季常青,每块菜园绿如碧毯,各种蔬菜四时鲜嫩。
春夏季节,菜圃肥嫩的白菜、鲜嫩的黄瓜、扁圆的南瓜、长圆的苦瓜、细长的芸豆、尖长鲜红的辣椒、红艳艳的西红柿、绿茵茵的莴苣、穿紫袍的茄子、橘红的胡萝卜……一片生机盎然,群芳满园。
圃边的梨花似雪、桃花嫣红,各种花卉竞相开放,玫瑰、月季有红有白,淡黄色的金孔雀花蕾满枝,地垄绿草茵茵,在温照的阳光下园圃万紫千红、瑰丽多彩,蝶舞蜂喧,好一派群芳竞艳的景色!故有清代举人何现龙写下了《东圃群芳》的诗句:
烟村绣圃接东城,缓步寻芳绕郭行。
花绕竹篱香满径,柳围茅舍绿连营。
听残断续流莺语,阅尽颠狂舞蝶情。
最是青郊堪爱处,几家春雨带云耕。
如今,东门外至灵源箐新房子鳞次栉比,新建设了灵源路,大道两旁家户户花木满院,四季飘香;园圃里种植的蔬菜,也有了许多新品种,“圃群芳”的风光比过去更加美丽。
灵源箐,又名观音箐,位于永胜县城东3公里处,是滇西名胜古迹之一。从东城外穿过郊区村舍就进入灵源寺区,迎面是慈云坊如飞凰展翼,坊下是寺区通途。
灵源河经灵源寺傍流过,秋冬碧波盈盈的河水,在阳光下闪着粼粼的波光;山的倒影,树的倒影,随着微微的波浪在水里荡漾,夏季河水激荡,有节奏地拍打着河岸,溅起浪花流向石门关汇入桥头河,最后汇入金沙江。灵源河岸寺区上下,危崖高耸,四季葱茏,郁郁苍苍,十分清幽。
现存寺观亭阁,有正殿观音阁,正殿东大门人天阁,殿右送子阁,殿左千手殿,中有地藏阁、三官殿、过阶楼。正殿上面环山腰有摩云亭、修真亭、栖霞阁。红墙青瓦,雕梁画栋,玉亭琼阁,清新幽静。
《永北直隶厅志》名胜篇《灵源妙相》记:在郡城东五里。两山横夹,一水中分,峭壁悬崖,茂林丛竹。昔唐吴道子奉刺画嘉陵山水,取道于此,谓“普陀岸紫竹林不过如是也”。挥毫画观音大士像于石壁,多罗生镌焉。乾隆五十九年,滇抚谭公尚忠复大书“灵源”二字以名等,盖取古诗灵源大士之句。其间山水曲折,楼阁参差,泉号如来,峰名罗汉,九霄鹤啶,清风传梵呗之声;五夜龙归,明月证菩提之偶。匪特天公,人力互发,其奇而实,圆娇方壶,莫名其妙也已。
观音阁内殿是用精致的木雕作屏壁,殿外栏杆走廊,为大理石镶制,精雕细刻,富丽堂皇。最珍贵的是殿内石刻观音像,此像高177厘米,宽75厘米,造型庄严,镌刻细致,神采飘逸,极富盛唐时期雍容华贵的艺术风格。像旁注有“唐吴道子笔”字样。
据《新篡云南通志·金石考》编者、云南大学历史学教授、丽江人方国瑜说:“永胜灵源箐石刻观音像,为滇中画佛之较古者。昆明圆通山有碑刻观音像即仿此翻刻,此非偶然也。”宋代时,永胜土司高氏是大理国的世袭宰相,在宋朝年间,高升泰曾夺了段氏大理国王位,以后名虽还位,实权仍操纵在高氏手中,“号令皆出其门”。当时大理国与中原内地往来频繁,高氏又称佛门世家,累次派遣使臣进中原内地求取佛经典籍,吴道子观音画像的原本,即在这个时候传入永胜。明朝《景泰云南图经书》北胜州条都称石刻观音像是“古迹”,可见观音等石刻观音像系宋代珍品。
箐口山门慈云坊,建于明末清初,横眉原为木匾。近年郡人谭崇诚先生从台湾返乡省亲时捐资换为大理石匾,并书“灵源胜境”,东面镌刻“大观在上”,联云:“境是桃源神仙地,人临山水画图中”。两侧“凤松松月”四字署名“崇祯御笔”,为1989年维修时套刻。
听涛亭:清朝郡人、乾隆恩科进士、礼部主事黄恩锡赋诗赞灵源符云:“览胜灵源活,凭栏眼界空。窗开山色里,人坐水声中。径湿疑飞雨,林寒不借风。夕阳樵客至,担插野花红。”该诗非常生动地描述了灵源景观。
乌龙潭瀑布:灵源河水崖端飞流而下,落差约30米,飞流击石溅起朵朵白莲,漫天珠玉,与听涛亭相呼应,构成景声并茂的玄妙景观。
观澜桥:箐内有三座石拱桥连通两岸,构成“甘”字型寺区。三座桥,下曰“观澜桥”,中曰“齐心桥”,上曰“碧溪桥”。观澜桥建于明天启年间,后于1806年重修,高15米,原桥下挂有铜钟一口,后遗失。凭栏观景,堪称一绝。碧溪桥建于清代,齐心桥建于1990年。
箐北岸庙宇,依次为三圣宫、善财殿、小花园出东门,中为齐心桥连接两岸寺区殿宇。
“灵源”题名碑:清乾隆五十五年(1791年)云南巡抚谭尚忠应永北直隶厅同知王子音之请,依宋代诗人黄山谷诗句“灵源大士人天眼”,题写“灵源”,“灵源箐”由此定名。
人天阁:建于明末清初,为山西武宁人,永北直隶厅同知王子音题写。大门联云:“若未行半点公道,只凭烧香化纸,祈祷叩拜,便想要祛灾除祸,逢凶化吉,谁能渡你?看重光千载宝刹,谨循古迹遗踪,刻雕塑绘,来消遣闲情逸趣,高吟雅韵,自然净心”。
观音箐依山傍水,殿字林立,错落有致,共20余座殿、亭、阁和10余块碑记和题记,尤以吴道子画像原本石刻观音像闻名于世,工艺精湛,是祖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和园林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到此游览观光,若进入桃花源,令人一饱眼福,留连忘返。
![](https://img.nync.com/f/2019/09/28/K0Lsk4Lpf8A6CnXR10nQ_640o.jpg)
![](https://img.nync.com/f/2019/09/28/IPneHeI2gFIa9P7jnCLo_640o.jpg)
![](https://img.nync.com/f/2019/09/28/RBYeTM1yhQ2dvS7uixdC_640o.jpg)
![](https://img.nync.com/f/2019/09/28/m6hJ0Gj4hJAKjYRTMRIP_640o.jpg)
![](https://img.nync.com/f/2019/09/28/ica6g56XfL61dFGoHgFt_640o.jpg)
笔岫晴岚即笔架山之神奇景观。位于县城东南4公里处,在灵源箐壶山的左面,凤凰山的后面。因三峰排列,犹如笔架,故名笔架山。
每当天气晴朗的早晨和傍晚,山上便出现缕缕岚烟,宛若虚无缥缈的轻纱,在山间飘荡、缭绕,神奇优美。为此,清代举人朱昕《笔岫晴岚》诗云:
因此,前人又命赐笔架山一个佳名,叫做“笔岫晴岚”,列为永胜十大景观之一。后有“晴川书院”,也当是由此意延伸命名。
![](https://img.nync.com/f/2019/09/28/2EgLEXo1fslQx1XkC5nB_640o.jpg)
![](https://img.nync.com/f/2019/09/28/qhgRRbhzhBQECxFA1ft6_640o.jpg)
![](https://img.nync.com/f/2019/09/28/gK7K1N6eijd8Ke2RVdmc_640o.jpg)
“城西三里许,名西关口双峰插天,一关扼要,截然天堑也。每一登临,三川之秀壤芳畴,频来眼底;五约之壶峰笔岫,俱列胸前。而且左顺虹桥,右盼狮岭,俯瞰石磴,仰视雪山,一览无遗,众山皆小。登临选胜者至此,咸憩息舒怀,徘徨不忍去云。”这是《永北直隶厅志》对“西关远眺”景观的记载。
西关口向为永胜、华坪往来大理、丽江、鹤庆等地的通途大道,或称为茶马古道。这里地势高峻,视线开阔,看三川一目了然。
每当天气清和明朗的时候到此,丽江玉龙雪山就明显地展现在眼前,更觉心旷神怡。因此,古人将“西关远眺”和“夏雪奇峰”列为永胜风景名胜之一,而且留下许多优秀的赞美诗文。
古往今来,游人墨客,歌颂者、赞叹者不知多少?明代诗人李育春赋《西关远眺》云:锁住古城万顷烟,登楼又见一重天。上方鸡唱云中寺,下界人耕陇畔田,地接红崖飞紫气,峰边白雪映晴川。凭栏四顾襟怀爽,好景谁将妙句传。
![](https://img.nync.com/f/2019/09/28/GioJUf4ehiQEFZMe11W7_640o.jpg)
![](https://img.nync.com/f/2019/09/28/y04BeuuZi0YWd2DSsO1p_640o.jpg)
![](https://img.nync.com/f/2019/09/28/2yc01CZvf6tsw1co0cCi_640o.jpg)
《永北直隶厅志》记:城西东山下有龙潭百亩,旁建龙华诸寺,堤下悉涌清泉,天然荷沼芳塘,水榭掩映生辉。六月薰风,水漾无穷之碧。半山夕照,花开别样之红。方之芍药芙蓉,无分上下;缅彼湘妃姑射,宛在中央。爱因莲锦之大观,用纪龙潭之胜迹。
三川坝东面、芮官山脚下,有一块闪耀着水银般光泽的“地上明镜”,那就是翠湖龙潭。因出九股泉水,又名九龙潭。千亩连片的龙潭荷田,是一幅秀丽的江南景致,成为永胜县风景名胜《龙潭莲锦》。清人、贡生刘以忠有《龙潭莲锦》诗赞云:明正德六年(1511年)永胜发生的8级大地震,造成了三川坝万亩良田受灾,西山周围约20里的良田因地震成湖,形成了西山草海,东山下则形成翠湖龙潭。
据《乾隆永北府志》载:“龙潭莲锦,龙潭堤下荷塘数十亩,夏日盛开,红光映日,香浮数里。”龙潭东面,曾建有龙华寺,寺内殿宇厢房,近水台榭,雕梁画栋。寺前湖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寺庙、古木、倒映碧水涟旖之中,构成幽静的自然景观。历史上三川坝每60年一度的“甲子年龙华盛会”便在这里举办。新中国成立后建设龙潭水库,寺庙即满索,“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拆毁。
龙潭盛产连藕、莲蓬、荷花、席草、芦苇、鲫鱼、泥鳅、毛虾、鲜鱼等。夏日荡舟湖畔,荷花盛开,绿叶连畴,浓香扑鼻。沿湖男女,大多熟悉水性。正如俗语云:“进山识鸟音,下海知鱼性。”人们划着小船流连在龙潭河中或沼泽莲田中,或捕鱼、或采莲花、或收莲米、或放鸭鹅,采荷女唱着采莲歌,风姿情韵,使龙潭海充满着生机,成为一道亮丽的景观。
如今,在翠湖龙潭人的创造下,这里景色更加迷人。荷塘由历史上的数十亩增加到5000千多亩,绿叶摇波的千亩荷塘,塘边绿柳婆娑,荷塘鸭群戏水;躲在树上的翠鸟,不时冲向水中叼起一尾小鱼,在池边快乐地飞翔一会才慢慢享受美餐。
池塘里高低参差的荷叶,宛如一把把小雨伞在微风中摇来摇去,晶莹闪亮的露珠在荷叶中间滚动,犹如绿伞托着珍珠。荷叶出水约1米,像婷婷舞女的绿裙;层层荷叶间,新引进的白荷花洁白如脂,冰清玉洁,老品种开出的粉红色荷花艳丽高贵,雅而不俗。这些迎风盛开的荷花,犹如婀娜妩媚的美妇;那含苞欲放的,犹如羞涩的少女;打着骨朵的,犹如一粒粒青桃…
在美丽的荷田风光里观赏龙潭莲景,沐浴着凉爽的微风,馥郁清冽的香气阵阵飘来,使人神清气爽,流连遐思,自然而然地想起廉溪先生“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亭亭净植、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千古名句,以及唐代诗人温庭筠的《江南曲》:
如今,龙华寺的龙王殿、偏殿等数栋庙宇已经修复,寺内绿树成荫,花开四季,十分幽静。每逢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尤其在春夏季节,到龙潭观赏莲景和消夏游泳者很多,十分热闹。
荷塘边的“农家乐”里,清亮的龙潭水急速而平缓地流淌,一米多长的绿色益草在流水冲洗中舒服地晃来荡去,白鹅和麻鸭悠闲地浮游,并不理会游过身旁的鱼虾;花架上是紫藤、葡萄、葫芦,塘边有草、木、藤各本的四季花草。
幽静、清爽的环境不仅可以避暑纳凉,还可品尝当地的特色佳肴:有用翠湖水煮的鲤鱼、罗非鱼、清香可口,有素炒嫩荷叶和新鲜莲蓬,有莲藕炖排骨、荷叶煮鱼、席笋炖鳝鱼,泥鳅钻豆腐,荷叶春卷,莲籽清汤、鸡蒸火腿等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新鲜美味,清香可口。
![](https://img.nync.com/f/2019/09/28/yyUCHXzMfXU2TF01d6DN_640o.jpg)
![](https://img.nync.com/f/2019/09/28/rDFIj8aph8l123jnB1rc_640o.jpg)
![](https://img.nync.com/f/2019/09/28/eWujw8NUgBhR4PDrkZvd_640o.jpg)
《永北直隶厅志》名胜篇《夏雪奇峰》记:永郡与丽江连界,其雪山高莫与京,自城西望之,如在永北境内。是山也:嗟峨成像,如天马之行空;迤通而来,宛长虹之贯日。自冬祖夏,晴雪鲜明。玉笋尖排、高接三台之瑞,银峰壁立、乍生六月之寒。是天宫巧设晶毯、辉我西关之门户,亦地轴高悬图画、供君北苑之观摩也。
玉龙雪山屹立于丽江坝子北端,金沙江南畔,峰顶终年积雪,洁白晶莹。海拔5000米以上的13座雪峰,自北向南依次排列,东西宽25公里,南北长35公里,形状如同一条腾空的白色巨龙。
站在永胜境内的壶山或西关山,无论春夏秋冬均可遥瞻雪峰。尤其夏日晴朗之时遥望,更显巍峨神奇,有多名郡人赋诗赞美。高J赋《夏雪奇峰》云:“何年腾空洗氛尘,积素凌虚望眼新。未许火云封皎洁,常随炎日耸嶙峋。影摇冰镜千秋雾,色点梅花五月春。疑是玉龙升碧汉,塞光万丈远侵人”。
前人赋《夏雪奇峰》云“极目晴天阔,孤峰雪未开。半空排玉笋,千仞立银堆。凉意随风至,寒光逐雨来。况当炎夏日,遥望意徘徊”。《夏雪奇峰》与《西关远眺》为同一景点,但内涵有所不同。
![](https://img.nync.com/f/2019/09/28/weVwrZQgg16QPLknqo9F_640o.jpg)
![](https://img.nync.com/f/2019/09/28/U7X6t0wFhXtQLyzZe63g_640o.jpg)
![](https://img.nync.com/f/2019/09/28/eWRHFtxdiiIB2PvV53vc_640o.jpg)
程海渔灯是永胜十景之一。《永北直隶厅志》记:郡城南关坡西下,周围八十里,名程海,又名黑伍海,产鱼种繁。沿海一带,树影烟环。夜间,家家烧竹燃灯,渔于海上。始则灯火数点,淡若疏星,继而火炬齐燃,明如白昼。舟或顺水奔腾,则流光急电;舟或随波荡漾,则倒影摇红。渔灯所至,程海增辉,名胜中之上乘也。
程海位于永胜县中部,距县城18.5公里,湖长22公里,南北走向,平均宽4公里,最大深度36.9米,水面海拔1503米,储水量19.87亿立方来,面积77.2平方公里,为滇西仅次于洱海的第二大淡水湖,是世界上天然生长螺旋藻的三大湖泊之一。
程海,明代中期以前,湖水南流30多公里汇入金沙江,形成程河水系之后,程海湖四周村民日渐稠密。以后随着湖水的下降,程海湖成为了封闭式内陆湖泊。
程海南连期纳河谷,北临三川盆地,东西两侧青山对峙,湖水透明如镜。夏秋渔汛来临之时,可渔种类有鲤鱼、白鲦鱼、丁钩鱼、红翅鱼、鲫鱼等,年均捕鱼百万斤以上。1989年引进太湖银鱼养殖成功,年产800多吨,成为出口创汇产品。著名的程海大口鲍是餐桌上的海味珍品,鲜嫩无比;而如果能吃上春季桃花盛开时节的“桃花白鲦”,以及八月稻子怀穗时节的“水口白鲦”,则是人生的一种福分。
程海湖水清洁干净,白天,阳光投射在沉静的湖面上,把湖水染得斑驳陆离。微风荡漾,湖水泛起一圈圈涟漪,拖起无数光带,恰似一条条素绢在水面飘动。微风过后,平静得却又印上朵朵彩云,青山绿树、繁花奇葩的倩影倒映水中,别有情趣。从湖边远望,还可看到许多白点在水中闪烁,宛若夏夜空中点缀的繁星……
早上湖平如镜,水色碧绿。初阳照在湖面上,银光如锦。一排排的渔船在湖心缓缓划动,惊起的海鸥、野鸭往远处游荡着,鱼群在浅海边浮游,迎接早上的太阳。
程海周围的村寨,黑伍、洱良、海腰铺、蒲米、青草湾、潘浦、河口等,居住着几千户居民,大多以捕鱼为生,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每当夏秋捕鱼季节的夜晚,渔民划着捕鱼船,点着菜油马灯和火把至湖边、湖心捕鱼,灯光点点,犹如天际的明星,油灯和火把随着晃动的渔船闪闪烁烁、忽明忽暗。湖边周围远远近近的灯光一个接一个,一片连一片,结成了一圈璀璨的灯环,使天上星斗黯然失色。清人胡敦有诗《程海渔灯》描述:
程海湖区的气候属中亚热带类型,平均气温18.7℃,全年无霜;水质碱性,光照充足,适合鱼类,藻类生长。湖里天然生长的蓝藻(即螺旋藻),蛋白质含量达50%以上,并含有八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B12、胡萝卜素等。联合国和世界食品协会称“螺旋藻是21世纪人类最理想最优秀的高蛋白营养保健食品。”自从1988年在程海湖畔利用湖水人工养殖螺旋藻成功,程海便成为世人瞩目的“蓝色聚宝盆”。
程海不仅水产丰富、独特,自然风光也很优美。古人曾有诗云:“银海含山色,渔舟傍石峨;晚来最高处,相对发狂歌”。登舟畅游,但见水光激艳,烟波浩渺,沿岸梯田青青,村舍柳暗花明,如诗如画。
程海四季无霜,湖面水温适宜游泳,湖水纯净,有海湾、沙滩,可以戏水游泳、卧波纳凉,是天然的冬泳和娱乐之地。交通十分方便,这个美丽富绕的聚宝盆,是理想的旅游度假胜地。
![](https://img.nync.com/f/2019/09/28/LdqWI4hfgIhFFuzMcXax_640o.jpg)
![](https://img.nync.com/f/2019/09/28/b8NNvsO6iLEjXJR72E1A_640o.jpg)
在城南一百余里,金沙江畔。鸿飞有渚,猿啸有崖,牛卧有潭,虎跳有润。每逢秋清气朗,几行雁字,八月书空。或平沙倒落,篆成获画之工;或映水纵横,妙纺临川之笔。盖本渊淳岳峙之灵,著此鱼跃莺飞之境。
每年的八月,秋高气爽的时节,涛源金沙江上空,常有一群群的鸿雁从北向南,飞过这里,有时排成一字,有时排成人字,鸣声震动山谷。有时会成群地落在金江街东南的犀牛潭边,形成一幅优美的画面。《永胜县志》记载:“犀牛潭,在涛源乡金江街东南的金沙江西岸沙洲间,据传此潭积水常年不干,江水大涨时也不淹设此潭”。清代贡生高赋《犀牛潭》诗云:
![](https://img.nync.com/f/2019/09/28/oQeY012hfqp2kD8pPXYT_640o.jpg)
![](https://img.nync.com/f/2019/09/28/E8WD203tgdYoj30HlejF_640o.jpg)
《永北直隶厅志》记载:“在厅城西迪里坡。于巉崖峭壁间中开一峡!每际秋雨连绵,水流三叠。睹其形如跳珠然,闻其声如漱玉然。而且匹练成文,如汉女之撞布然。而且银花绚彩,如天孙之云锦然。石既因之而玲珑,水亦因之而澎湃。太白诗云:倒泻银河落九天,不管为此间写照矣”。
秋霖瀑布在三川坝西南、黑伍丫口西北、麻冲村后山、迪里山北面之坝箐河上游,距西马场2公里,崖高壁陡达千米,巍峨壮观,河水从两峰之间奔流直下,连续三叠,因此又名“三叠水”。瀑布如珠帘倒挂,如银河倒悬,飞流千尺,声响如轰,溅起的水花如降落的雪珠,远远眺望,壮观美丽,好像天女捧着洁白的花朵在降向人间。
瀑布周围是连绵不断的高山,漫山遍野的松树、栋树、杂木林苍翠葱郁。春夏之季,山花烂漫,鸟语花香,景色绮丽。
![](https://img.nync.com/f/2019/09/28/ZAn3CCWYfZ2eCUb2tSRS_640o.jpg)
永胜县地处西南边疆,金沙江外绕,边缘地带,受金沙江切削很深,史料记载“孤悬江外,列岫成城,北控吐番,有扼要背之势”的区位。西、南边均被金沙江所隔。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北麓,流经西藏、四川、云南等省的长江,干流长6300多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
金沙江为长江上游,石鼓以下的虎跳峡最狭处仅30米宽,峡区长16公里。它水势汹汹,浩浩荡荡奔腾而下,冲破峡谷,在万山丛中劈开一条道路,有时如泣如诉,有时如怒如吼,仿佛它的每一朵浪花都在告诉人们,在这古老而又青春的土地上,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可颂可赞的传说和故事。
万里长江是个用任何语言都无法叙述的美丽河流,它既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富的生产、生活、交通运输、水利资源,同时也造就了丰富的长江文化、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金江晚渡》就是长江文化景观之一。长江沿永胜地域215公里,由树底向南流经梓里、锦江、太极,在涛源乡境内一个大转弯向东而去,蜿蜓曲折。江水时而汹涌澎湃,时而悠悠流动。金沙古渡就处于水流缓慢地段。
从唐朝南诏统治以来,永胜县金江古渡即是通往四川内地的重要关塞。从金江街西堡看去,每天都有行人、马帮往来,上船下船,人喊马嘶,熙熙攘攘,争先恐后,呈现出一片繁忙的热闹景象。
由于来往马帮、商人和行人在白天不能按时渡船过江,只好在晚上渡,木船上点着马灯和火把,两岸点着火把渡船。无论白天和晚间,船工的一叶扁舟载着行人和商品、特产,慢慢逆流上溯,驶到江心激流处,躺公把舵一转,桨一收,船就乘着急流,如箭离弦,飞驰急下,划向彼岸。初次坐船的行人,虽有些惊心动魄,但也从容不迫。
在金江晚渡中,无论是皓月当空、星光灿烂或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躺公船上的灯光和两岸闪烁的火光,交相辉映;躺公的划桨声,江水的流淌声,行人的说笑声,江岸草丛中的知了声,汇集成一首美妙的交响乐,令人荡气回肠。
金江古渡,冬春季节,江水澄清,宛如明镜,金江街的农舍,江外坪的攀枝花,两岸的青山丛林,一阵阵飞鸟盘旋,浮动的白云,倒影江中,美不胜收。每天早晨,金江沿岸的妇女到江边挑水,江边洗菜洗衣者,谈笑声、捣衣声,又是一番景象。
傍晚,明朗的秋月倒映江中;西山的斜阳和晚霞横锁古渡,更为壮美。因此,自古以来,有不少文人墨客为此抒发感慨。如明朝商臣、状元杨升庵《宿金沙江》一诗中,便有“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之句。
1960年,宾川至永胜的公路通车,新建的永胜金江大吊桥飞渡南北,金江天堑成为通途,金江古渡上的来往行人骤然稀少。但古渡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依然不减当年,经过几十年的建设,还增添了新的色彩,是旅游、休闲观光的胜景之地。
![](https://img.nync.com/f/2019/09/28/9w131PyZgfQCuXhGkqJ7_640o.jpg)
![](https://img.nync.com/f/2019/09/28/5R980Km5hT2LCujS1rqO_640o.jpg)
![](https://img.nync.com/f/2019/09/28/YhUhgj7ViX0NynC2e45s_640o.jpg)
![](https://img.nync.com/f/2019/09/28/0gmGjlMUgVURaImXu0c7_640o.jpg)
点赞
1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村民评论
黄河龙2019-11-27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liao/face/06.png)
回复
相关热词搜索: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