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网通总站 西南街社区 694337.nync.com 欢迎您!
《汉书》中说:“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村落。”千百年来,散落在中国大地上的传统村落,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文化明珠。
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既是中国乡土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不可再生的、潜在的旅游资源。
青草湾村坐落在程海北部湾东岸,隶属于永胜县程海镇兴仁村委会,2018年12月被公布为中国传统村落。山水曲处称湾,加之草木繁茂,故得名“青草湾”。
程海北部大湾,更是长达数里,沙滩细软洁净,所以称“北部湾”。
程海镇兴仁村一带,西北东三面环山,而南部紧靠程海,明崇祯时碑文中称“海坞”。《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坞是“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
这里名为“海坞”,不但十分确切,而且颇具风雅。
清乾隆年间,滇西巡道朱凤英来此巡视水利,在他的呈文和指示中称程海为“黑雾海”。清代《永北府志》载有“黑坞桥”,《永北直隶厅志》载有“黑伍村”,《新纂云南通志》载有“黑乌哨”,都是“海坞”近音异写而已。
新中国成立后,程海北岸黑伍村,先设仁义村公所,后设仁义乡政府,以嘉言而改地名。1988年,仁义乡分为兴仁、兴义两个建制村,但人们仍习惯统称“黑伍”。时至今日,两个行政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共有1700多户7700余人。
黑伍有田园近五千亩,有林地近四万亩,森林覆盖率59%,平均海拔1553米,高出湖面50多米。
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盛产水稻、甘蔗、玉米和冬早蔬菜,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
青草湾村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据《郭氏族谱》《郭青莲碑》记载,郭氏“原籍江西吉安府安福县柳树湾,远祖汾阳王(郭)子仪公之长子曜公,其后于明朝洪武年屯居坝头上,因匪之困扰移居青草湾至今”。
青草湾除了郭姓,还有徐、马、杜、邹、王、孔等姓,系从湖南等地“戍边屯田”入今永胜,再从永胜各地迁居于此,明朝后期演变成了多姓氏聚居的大村落。
各姓十几代人在这片6平方公里的神奇土地上,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恬静生活。据2016年的统计,全村现有218户918人,绝大多数是汉族。
青草湾西临程海,东靠鸡箐梁子,又有象鼻梁子。两山之间有河,北岸布局民居,南岸辟为梯田。村庄依坡而建,瓦屋层层交叠,寺庙则置高处,谋求“天人合一”,祈望安居乐业。
诚如村中碑文所称,“昔时,村后观音寺一带,树林葱郁,浓荫蔽日,潺潺流泉经此而出,泽及全村。俯瞰海面,澄洁如镜,碧岭倒映,水色山光,清鲜盈眸,渔舟唱晚。村旁陇亩丰饶,堪称鱼米弹丸,虽书传武陵源,想亦不过如此也”。
青草湾村,家家有院,土木结构,一正两厢,粉墙黛瓦,高瓴飞檐。远观之下,瓦屋错落有致,从上到下延展,显示一种壮观之美。
房舍夯土墙体,大多直接裸露,少数粉白刷红,呈现简单质朴之美。
正房两层三开间,上层用来存放物品,下层用于居住休闲。院落之中,既有属于全家人的前廊、堂屋、天井等公共空间,又有属于个人的厢房、卧室等私密空间。庭院之外,普遍辟有菜圃、果园,家家绿树掩映,户户瓜果飘香。村中巷道总长7公里,多呈“川”字型伸向湖边,村民出海捕鱼十分方便。
青草湾的传统建筑,房屋承重采用木结构体系。它的特点是用木料做成房屋的排架,先从地面上立起木柱为主的排架,再在排架之间架设横向的梁枋,最后在这些梁枋上铺设楼板、屋顶,所有屋顶重量都由梁枋传到柱子,经过柱子、柱础传到地面,柱子间的墙壁只起隔断作用,并不承受房屋的重量。
每当遇到地震,房屋受到猛烈冲击时,由于木结构各个部件之间都由榫卯联接,这种软性联接极富韧性,因此不至于发生断裂,于是具有“墙倒屋不塌”的抗震功能。
青草湾村的传统建筑,在形态上最显著的特征是大屋顶。这种屋顶用青瓦覆盖,屋面具有一定曲度“面坡”,屋脊则向两端微微反曲,屋檐也是两头高于中间,构成柔和优美的曲线。
青瓦采用当地胶泥成型、干燥,焙烧成熟后再经洇窑,洇窑之后便呈青灰色。实际上,瓦既适用于砖木结构坡屋面,也适用于钢混结构平改坡屋面。片片青瓦,简净无奢,极具沉稳宁静,从古建到现代建筑都被用之。
滇西永胜汉族的传统宅院,从院落布局、建筑结构和内外装修等基本风格来看,与中原民居建筑有着传统上的承袭,但是由于自然环境与审美情趣上的不同,以及受到近邻白族、纳西族等住宅的影响,也产生了一些与内地四合院不同的特点。
最为显著的是,程海青草湾民居山墙、屋脊等处,常会装上悬鱼、瓦猫等物,且有特定的文化象征寓意,成为反映地方文化的“活化石”。
青草湾民居的屋顶,多为悬山顶式样。人们常在人字面坡交接处,装上一块下端如鱼形的木板,俗称“悬鱼”。
它的寓意,一般认为有四:一寓主人是清正廉洁之人,源于“悬鱼太守”典故;二寓丰衣足食,吉庆有余(鱼);三是土木建筑最怕火灾,鱼乃水族,水能克火;四是它对山墙起着装饰作用,是悬山顶和山墙之间一种建筑美学上的衔接和过渡。青草湾民居的挂件“悬鱼”,生动地诉说着人们的生活理念。
青草湾的村民,也很喜欢瓦猫。瓦猫又称“镇脊虎”,是用来镇宅驱邪、免除灾害的瑞兽造型,常置于房屋的屋脊上。
“每家房顶高高坐,圆圆的眼睛,大大的口,猫不像猫,虎不像虎”。这条流传至今的民间谜语,说的就是瓦猫。
随着社会的发展,瓦猫已不再仅仅被视为镇宅之物,同时也是房屋的装饰之物,人们对瓦猫的需求已从心理需求发展到审美需要。
汉民族没有被全民族所共同信仰的宗教,但历史上宗教对汉民族的影响不可低估。特别是自然万物崇拜和祖先崇拜,在汉族生活中曾经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程海青草湾村迄今还保留着龙王庙、公山庙、观音寺等寺庙,为人们了解宗教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场所。
青草湾观音寺原本佛寺,历经明清以来多次修葺,渗入了不少儒道内容。根据寺中碑刻记载,原寺正殿塑有观音、弥勒等像,偏殿塑有文昌帝君、孚祐帝君、土地公公等像,展现了汉族宗教信仰兼收并蓄的特点。
青草湾观音寺门正中,悬有匾额“慈航普渡”,彰显主尊观音菩萨。
观音系梵文意译,原译作观世音,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略称观音。佛经上说,世上众生受苦恼,观音菩萨观其音、声皆得解脱,故被尊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
慈是说观音爱护众生,给予众生欢乐;悲是指菩萨怜悯众生,拔除众生苦难。观音原为男像,佛经传说他为广化众生,示现32种应化身。
宋代开始出现把观音塑为女性,后来变为俊美端庄的中年妇女,完全按中国人的审美观来加以美化。
文昌原是天上文昌宫六星总称,古时认为他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道教认为,天上文昌星曾于西晋末年降生在四川梓潼七曲山为张亚子,以后历代传世,玉皇大帝命他掌管人间功名禄位,于是成为道教大神文昌帝君,受到读书人的崇拜。
文昌帝君也是慈祥孝亲的楷模,成书于宋元时的《文昌帝君》,列举了士人行善得福事例,劝人行善积德。孚佑帝君是唐代进士吕岩,即八仙之一吕洞宾,民间称他“纯阳祖师”,道家称他“妙道天尊”,佛家称他“文尼真佛”,其香火跨越儒道佛三界。
青草湾村至今还保存着道教经书乐谱,传承着唱诵《太上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时伴奏的“洞经音乐”。
如今,永胜城乡包括青草湾古乐队传承的洞经音乐,已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诚如专家委员会评审意见所说:“洞经音乐源远流长,已演变成兼容儒、释、道音律且具地方韵味的古乐。它具有修身养性的道德教化作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艺术性和欣赏性较强,是云南历史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
尤为宝贵的是,永胜洞经音乐保留了宋词元曲的一些词牌音乐,诸如水龙吟、满江红、浪淘沙、山坡羊等曲调,被称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活化石”。
青草湾村观音寺,坐落村东最高处,拾级而上朝西望,村庄程海皆收眼底。“银海含山色,渔舟傍石峨。晚来最高处,相对发狂歌。”王溶触景生情之作,自明以来广为传颂。程海现今面积约77平方公里,在云南九大湖泊中居第4位。
明代以前,程海是开放型湖泊,曾有海河南流金沙江。后来,人口增加,生态变化,森林减少,程海水位逐年下降,以致完全成为封闭型湖泊。正是由于高原内陆封闭、碱性水质、温暖气候和充足光照,永胜程海生长着全球稀有的天然螺旋藻。
时至今日,程海“保水位、保水质、保特殊性”,已经成为政府、企业、百姓的自觉选择。
据《标炳千秋》碑刻记载,程海青草湾全村黎民,“深感培补自然风水,诚为本村将来命运之根本决策,事在必行。况今,盛世昌明,屡有开发旅游景点之提倡,亦受启发鼓舞,乃至一个继往开来、美化家乡之壮举,应运而起。先是在村后观音寺周围,大栽绿化树木,并借助群众传统观念作为护林之有利因素;还在原址修复寺宇,固难赶其雕龙刻凤之原貌,惟清雅幽静之神韵特色,必将不减当年”。
尤其是那350亩核桃、250亩花椒,既成了青草湾人的两棵摇钱树,又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显著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青草湾村不仅湖岸曲折,而且拥有程海唯一岛屿,因岛屿小巧玲珑,附近又多橄榄树,故名为“橄榄岛”。这里地势平缓,树木水草丰茂,是可利用之地。
如今,程海虽然冬春封渔,但旅游则四季皆宜。尤其是开海捕鱼时节,人们既可欣赏“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美景,又可品尝新鲜优质的程海鱼。程海鱼因水质纯净无污染,各类土著鱼均是招待宾客的美味佳肴,在永胜各地市场都是抢手货,且远销四川攀枝花市等地。
程海出产的鱼类有二三十种,特有鱼类五六种,但以白鲦鱼最受人们青睐。它的双眼犹如红珠玛瑙,体长不过一尺,鳞甲银白柔软,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且蛋白质含量高,清蒸而食具有滋补强身功效。
程海大鲤鱼,体大膘肥,头部油脂丰盈,肉质细嫩,在湖边舀来程海之水,待锅内水沸时,放入鲜鱼,再加葱、姜、辣椒、花椒等佐料食之,其味异常鲜美可口。
程海还有鲌属压鲦鱼、大眼圆吻鲴红翅鱼和蛇鮈丁钩鱼,都是别有风味的经济鱼类。青草湾橄榄岛农家乐,烹调出程海鱼煮南瓜,成为远近闻名的美味佳肴。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充满了诗情画意和人文色彩的文字,出自严肃的中央文件。它描述的是人们对乡村建设的美好愿景。
传统村落青草湾,背依青山枕流云,面朝程海沐天光,家家都有海景房。这里弥漫着城市难觅的乡土情谊,会让您找到记忆中的故乡。如今,随着程海保护治理项目的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青草湾村将会变得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作者简介
何守伦,云南丽江永胜县人,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丽江教育学院学报主编、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兼任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客座教授、丽江旅游研究所所长、丽江边屯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出版著作、教材《永胜方言志》《华坪方言志》《丽江导游辞》《丽江旅游文化》《导游实训教程》《旅游文化教程》等1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