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自拍晒照 > 正文
    购物车
    0

    永胜光华:五郎河畔的民族家园

    信息发布者:ljy2682612433
    2019-03-26 17:08:54   转载

    南怀瑾先生说:“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许慎《说文解字》说:“树谷曰田”,“园者所以树果也”。种上了庄稼果木的地方谓之田园,自然会多了绿色稼禾与盛开花草带来的景致和惬意,因而成为适宜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家园,进而成为人们喜爱的游憩、休闲和观赏胜地。


    永胜五郎河畔,有片民族家园,美名之曰光华,寓意光耀中华。这里古称“四夷交”,属丽江木氏土司领地,明朝“洪武调卫”汉族迁入,建有双龙寺及石拱桥,于是名为寺里桥,后演变为四里桥。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先后名为新华、清华,随后光河村与清华村合并,各取一字称为光华。1988年永胜县撤区建乡,成立了光华傈僳族彝族乡,辖有光华、新生、新民、水井、光明等8个村委会,其中水井、海联、柯乐、楼海等行政村主要居民为傈僳族,光明行政村主要居民为彝族支系水田人。乡政府驻地光华村委会双龙村,海拔1600米,“因村后有两座山,山脚有两股泉水似两条龙,且建有双龙寺,故名”。


    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各民族组成和谐的大家庭,先后建立了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此外,作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补充,我国建立了1100多个民族乡。永胜县设有大安彝族纳西族乡、光华傈僳族彝族乡、六德傈僳族彝族乡、东山傈僳族彝族乡、东风傈僳族乡、松坪傈僳族乡和羊坪彝族乡,其中东风傈僳族乡于2014年改设为鲁地拉镇。光华僳僳族彝族乡,位于永胜县北部,东北与宁蒗县接壤,西与松坪乡毗连,南与三川镇相邻,距县城永北镇44公里。全乡现有4635户15120人,其中以傈僳族、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8122人。


    傈僳族是云南特有民族和跨境民族,国内外约有傈僳族120万人,其中云南省有73.3万余人,绝大部分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丽江市是仅次于怒江州的第二个傈僳族聚居区,全市有傈僳族人口12.6万余人,其中有近一半居住在永胜县。傈僳族过去信奉原始宗教,相信万物有灵,凡丧葬、节庆、疾病等,都要请祭司“尼帕”敬神卜卦。19世纪末,基督教随着西方传教士进入傈僳族地区。永胜县光华乡新民村委会地葛坪、水井村委会红石岩等地建有教堂,逢礼拜天、复活节、圣诞节均以讲法、读经、祷告、唱诗等形式聚会,教育信教群众不喝酒、不抽烟、注意清洁卫生、不杀牲祭鬼、遵纪守法等等,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傈僳族的节庆不少,最隆重的是“阔时节”。“阔时”是傈僳语音译,意为“岁首”“新年”。因过去傈僳族多以对物候的观察来决定日期,所以各地没有统一、确定的节期。1993年12月,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决定,每年12月20日至22日为阔时节,以便让各地傈僳族同胞能同迎新年,共庆佳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酿制水酒、杀鸡宰猪、舂制粑粑,准备各种丰盛的食品。同汉族的习俗一样,傈僳族除夕之夜要吃团圆饭。即使有人身在他乡,家人也要为其留出席位、摆设碗筷。多数地方从初一开始,人们便聚集在晒场或开阔地,开展对歌、跳舞、荡秋千、射弩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


    云南少数民族最具惊险特色的节日,是傈僳族、彝族的“刀杆节”。“上刀山、下火海”,是刀杆节的主要民俗表演活动。这一节日活动过去在云南傈僳族、彝族聚居地区广有分布,由于老艺人的不断去世,目前仅有少数地方得以传承下来。永胜县除程海镇金兰村彝族传承刀杆节外,光华乡楼海村傈僳族民间艺人蔡玉平等人,掌握了“上刀山”技能;鲁地拉镇治读坪村傈僳族祭司贺德华等人,传承着“下火海”绝技。所谓“上刀山”,是将32把磨得锋利的长刀,横绑在两根高四丈的木杆上成为梯子形,表演者双手抓住刀梯,光脚踩在刀刃上,一级一级往上爬,一直爬到顶上,还能做些杂技表演。所谓“下火海”,是把栗柴烧成一大堆火炭,表演者在火炭上踩踏翻滚,或用火炭擦洗脸部,或用舌舔烧红了的犁头。傈僳族以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勇气,再现了山地民族翻山越岭的生活经历,表现出英勇不屈、顽强奋进的民族精神。


    傈僳族能歌善舞,主要舞蹈是葫芦笙舞,他们有“三天不跳心就痒,一听到葫芦笙脚就痒”的说法。这种舞蹈得名于伴奏乐器葫芦笙,傈僳族自称为“打跳”。他们打跳时,相互拉手围成圆圈,面对圆心自然而立,踏地顿足起舞,沿逆时针方向移动,随音乐旋律循环。在纳西族古老的象形文字谱中,这样记载着傈僳族使用“葫芦笙”的字意解释:“下以葫芦做成,上插竹管,有簧,吹之以成乐曲,多以之伴舞。傈僳人此种乐器极普遍,麽些人(纳西族)或又从傈僳人学得者。因麽些原以竹笛伴舞,又近傈僳人之区域方有此种乐器也。”由此可见,傈僳族的葫芦笙舞由来已久,并且成了与各民族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纽带。


    彝族是云南省人口最多、支系最多、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仅永胜县就有水田、他留、他谷、崀峨、纳咱、乡谈、土家、支里、诺苏等支系。新中国成立后,经民族识别,并按照彝族群众的共同意愿,以鼎彝之“彝”作为统一的民族名称。永胜县的彝族支系水田人,据1985年统计有12279人,主要分布在光华乡光明、仁和镇新田、期纳镇半坪、松坪乡撒坝子、顺州镇西马场等村委会,多数生活在半山河谷地带。水田人能歌善舞,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据永胜文化工作者熊万林研究,用水田人语言诵读的《水田人指路经》,内容涉及人类起源、古代婚姻、姓氏起源、民族融合交流和日常生产生活,反映了水田人对生活、生命的乐观态度。《水田人指路经》还反映出水田人万物有灵的观念,认为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否则就会带来灾难和疾病,故使其一直保持着尊重自然的文化传承。


    光华乡幅员面积170.2平方公里,地理大势“一河一坝两环山”。境内五郎河是丽江市最大的金沙江支流,发源于宁蒗彝族自治县跑马坪,主河道长98公里,流海联、楼海、水井、光华、光明等行政村,径流面积2083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每秒45.4立方米,最大流量每秒77.6立方米,最小流量每秒1.5立方米,灌溉两岸及三川坝田地13万余亩。五郎河天然落差450米,可利用落差363米,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乡内建有4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73千瓦。“从前,河旁五郎坪有座五郎庙”,因而得名五郎河。其主要支流康家河,源于新生行政村境内,全长22公里,流经习甸坝子,常年流量每秒0.8立方米,灌溉田地3000余亩,上游建有小型水库。


    习甸坝海拔1900米,面积15平方公里,辟有耕地4793亩。上习甸为新生行政村,下习甸为新民行政村,块状聚落13个自然村,共有居民1415户6113人,其中黑落村等地有傈僳族78户339人。据考证,云南最古老的称甸地名,来自彝、傈僳、纳西等彝语支民族语。由于云南境内多民族长期共同生活,于是在彝语“平川为甸”的影响下,又产生了汉语与少数民族语混合称甸地名。如永北镇地名甸头、甸尾,“甸”字是借用彝语坝子的音译,汉语“头”“尾”是以居于坝子的不同位置而取名。由此也可推测,习甸等地原住居民是彝语支民族,明代军屯汉族大量迁入,原居民族被同化或已迁徙,但由于地名的稳定性,使少数民族语地名留存下来了。至今永胜坝区的汉族老人,常称自己的祖先是“夷娘汉老子”。这种说法的根据,地名语言也作了补充说明。


    五郎河岸,两山起伏;习甸坝子,青山环绕。全乡位于永胜北部温凉丰雨地区,地处海拔1600米至3200米之间,金沙江一级支流五郎河迂回而过,两岸山脉森林覆盖率高,造就了这一方独特气候和环境,同时也养育了这里的“摇钱树”核桃和花椒。核桃树是永远不会折旧或损耗的财富,只要树还活着,每年都会给它的主人带来新的收入。核桃树体高大挺拔,树冠庞大,根深叶茂,故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和调节气候。核桃与扁桃、腰果、榛子一起并列世界四大干果,外国有人称之为“大力士食品”,国内享有“长寿果”等美称。民间说“常吃核桃油,白发老翁戏牦牛”。核桃还有独特的果仁香味,用它做主料或辅料的话,可加工制作成美味可口的各种核桃药膳,进而核桃又成了美味的佳肴。


    花椒是光华乡农民的又一棵摇钱树。花椒为常绿小乔木,既耐寒又耐旱,是山区重要的水土保持树种。花椒树盛果期20年以上,其果皮既可调味,又可提取芳香油,还可入药,具有小商品、大市场供求特点。在我国美食烹饪中,花椒是一味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它不仅可以除去各种肉类的血腥味,还有促进人类唾液分泌、增加食欲的功效。每年春天到夏天,是花椒树生长旺盛的时节。花椒树嫩芽绿中有时泛着点绛红色,炒出的花椒嫩叶有浓郁的清香味道,成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永胜花椒品种主要有大红袍和九叶青,大红袍以粒大色红、香味浓郁著称,九叶青以果实清香、麻味适中见长,都是无公害的绿色产品。光华水井产的花椒,香气浓郁品质好,颇受消费者青睐。


    光华盆地河谷,水量丰富,土地平整,盛产优质稻米,尤以糯米久负盛名,今又发展稻田养鱼。稻田养鱼是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产模式,是发展生态农业、提高稻田综合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凡是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力强、天旱不干、大雨不淹的稻田,都能进行种养结合生产。由于稻田养鱼,相应加固田埂,开挖沟凼,增加了蓄水能力,有利于防洪抗旱。光华乡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排泄粪便增加肥力,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可使水稻增产一成左右 。每亩稻田可投放鱼苗1500尾左右,春节前后单尾重约1公斤的便可集中上市,亩产稻田鱼1200公斤以上。由于稻田鱼食用水稻自然散落的花穗,吸收了大量的有机营养,其味道与肉质与普通鲤鱼、鲫鱼不同,被认为营养价值更高,而且味道特别鲜甜。


    光华乡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按照“公司+支部+农户”的发展模式,在丽江中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在全乡适宜区域大力推广朝鲜蓟种植。2018年,光华行政村有146户村民,种植朝鲜蓟435亩,总产量达500多吨,产值超过150万元。其中34户建档立卡户,种植朝鲜蓟130多亩,产值43万多元,平均亩产值达3461元,亩均纯收入在3000元左右。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奇超,种植朝鲜蓟19亩,获得7.3万元的收益。朝鲜蓟又称洋蓟,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地中海沿岸,19世纪由法国传入我国上海,日本人觉得特别好吃,又从中国引种过去。当时交通不太方便,从陆路经过朝鲜半岛再运回日本,日本国内便有人以为是朝鲜生产的,因而称为“朝鲜蓟”。它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蔬菜,其花蕾和花托可以作为蔬菜食用,根部可以用于制药,经常食用具有保护肝肾、促进消化、改善血液循环、防止动脉硬化、保护心脑血管的功效。这种蔬菜的使用方法很多,它的花苞可以用来炒菜,也可以做汤和生吃,同时还可以做成罐头来保存,被西方世界称为“蔬菜之皇”。在我国,朝鲜蓟仅有少量栽培,产品主要供出口创汇,国内主要供西餐厅使用。


    近年来,光华乡把羊肚菌种植作为一项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来抓,小小羊肚菌正扮演着村民脱贫奔小康的“大角色”。光明行政村在丽江师专等单位的帮助下,2017年引进了永胜呈鑫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的资金78万元,在水田人聚居的中村种植羊肚菌78.6亩。经过农户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中村的羊肚菌喜获丰收,仅小春一季就使土地流转的29户农户每户平均增收1.2万元以上。羊肚菌因其外形酷似羊肚而得名,是一种食药兼用的珍稀真菌,且其营养丰富、脆嫩可口、味道鲜美,市场前景极为广阔,在欧美市场每公斤干货能够卖到5000元左右。我国每年野生羊肚菌收购总量不足300吨,其中80%的产品都卖到了法国、意大利等欧美国家。因此,仅靠野生羊肚菌难以满足需求,而且野生资源已渐枯竭,但市场需求量却越来越大,开展羊肚菌人工栽培是解决其紧俏的唯一出路,同时也为增收致富找到了新渠道。


    近几年来,光华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提出了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思路:山区果畜魔芋区,盆地增收调结构,河谷粮菜竹增收,坡地林草山河秀”。光华乡在楼海、海联、柯乐、水井四个山区村,形成以木香、秦芄等名贵中药材为辅,以核桃、花椒、魔芋、洋芋等种植及黑山羊养殖为主的产业结构链;在光华、光明两个河谷村,大力发展朝鲜蓟、羊肚菌、花卉、沃柑、稻田养鱼等产业;在新生、新民两个坝区村,大力发展烤烟、水稻、养鱼等产业。全乡产业结构调整见成效,有力助推脱贫致富奔小康。如今搭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快车,光华乡将会更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