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胜“菌王”的传奇人生:舍弃铁饭碗上山收菌,如今身价过亿专注做这事……
2019-11-25 17:15:50 来源:今日永胜 转载
在永胜县城东南面,密密麻麻的菌种大棚,犹如行军大营,一片连着一片。大棚内,陈列着一排排菌种,一个个工人穿行其间,动作疾如风。在绿植环绕的大棚内,操着一口永普(永胜版普通话)的老板彭宗林气定神闲。他,白手起家,在大多数人还在向往万元户的生活时,已经囤起价值两百多万的货;他,历经坎坷,几次被骗,倾家荡产,曾绝望想自杀;他,苦尽甘来,成立公司以来,年出口创汇2812万美元,年销售收入2.2亿元;他,帮扶了3553户贫困户,户年均增收5000—10000元……他是丽江中源食品有限公司创始人彭宗林。彭宗林和他的菌子故事,演绎了一部丽江个体经济发展的浓缩史。而他的公司,也成为了省级扶贫明星企业的典范。沪滇扶贫协作“丽江模式”代表,让农户年收入从1千元到6万11月13日,在丽江中源食品有限公司六德乡沪滇扶贫协作食用菌种植基地,看着长势良好的木耳,六德乡营山村委会大石桥小组村民兰从高喜出望外。 此前,兰从高家里主要靠种植稻谷、玉米维持生计,一年净收入不超过1000元。来到丽江中源食品有限公司后,兰从高跟妻子都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再加上食用菌种植基地的收益,一年可以收入6万左右。这让兰从高对未来越来越有信心,“今年肯定可以脱贫,以后我还计划在自家田地里也种植食用菌,让更多人尝尝永胜味道”从2015年开始做企业扶贫开始,到现在,在彭宗林建立的扶贫车间里,有600个长期就业岗位,专门用于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兰从高就是其中一个。包吃包住,每个月2000元到4000元的工资,满三个月每年还有1000元的奖励,帮助不少贫困户减缓了生活压力。截止目前,共有533户建档立卡户在这里工作,长期稳定就业的就有63户。“永胜养育了我,我也要反哺永胜,力所能及地为永胜做一些事情。”这是彭宗林做扶贫工作的初衷。
相关政策的扶持,让彭宗林的扶贫工作做得风生水起。自2017年底丽江市与上海市杨浦区结对帮扶以来,上海市及杨浦区共安排对口帮扶资金2.33亿元,共实施67个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乡村级文化及卫生、劳务协作等方面,3.8万多贫困户直接受益。在沪滇扶贫的支持下,彭宗林的企业扶贫越做越顺利,企业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中源食品有限公司通过订单帮扶、托管代种、投资合作、就业带贫等模式,共带动了3553户贫困户,户年均增收5000—10000元,成为了省级扶贫明星企业的典范。而丽江中源食品有限公司的扶贫模式,也成为了沪滇扶贫协作的“丽江模式”代表之一。
“这个大棚接种了4800多棒木耳,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采收了,这一棚收益估计有5万多元。”站在一个大棚前,彭宗林高兴地对读本君说。而谁能想到,这样一位扶贫企业中的榜样人物,一开始凭着一股“憨劲”白手起家发展起来的。1986年12月,丽江古城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从此丽江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丽江的松茸也走向了外地的餐桌。当时国内认可的野生食用菌就只有松茸,主要以国有单位收购为主。当时,彭宗林的父亲在供销社工作,因为工作需要,常常得进山收购松茸。彭宗林读书时,就跟着父亲一起去收购,因此尽管才20岁,但彭宗林已经对松茸市场非常熟悉,了解松茸的特色和品级。从那时起,他就背着背篓,拿着一把小秤,在群山中开始了松茸收购生意。毕业后,父母给彭宗林安排好了工作,考取驾照后去给领导当驾驶员,或者踏实学习,参加税务系统考试,但彭宗林都没有去。”我当时拒绝了家里找了多少关系才求来的铁饭碗,也拒绝了好不容易得来的税务系统考试资格。“彭宗林说,”我现在都没搞清楚,当时怎么就一心想去收松茸,可能就是这股憨劲,让我做菌子一做就是30多年。“彭宗林的行为无疑惹恼了父母,当时他与家里的关系很僵,但是彭宗林仍是漫山遍野地收购着松茸。这种僵化的关系直到彭宗林被一家国企下属的土特产公司招聘入职后,才得到了改善,家人认为他总算是拥有了一个正经职业。彭宗林在土特产公司专门从事农产品收购工作,在这里他见识了除松茸外的各种农产品,这也为他日后个体经营到成立公司打下了坚实基础。上世纪90年代,全国掀起了一股公务员辞职下海的热潮。据人社部数据显示,1992年有12万公务员辞职下海,1000多万公务员停薪留职。就在1990年,彭宗林从土特产公司辞职,开始干起了个体经营户。“和我的兄弟、表哥一起做菌子。”“当时没有足够的资金,只能在永胜当天收当天卖。”彭宗林说,“刚开始收菌子的时候亏赚都有,收的数量也不多。当时就考虑要往其他地方收购。”在收购的过程中,彭宗林认识了很多四川的朋友,这也为他收购提供了更多的渠道。随后几年里,彭宗林和他的合伙人一起前往曲靖、四川西昌等地收购食用野生菌,生意越做越大。彭宗林专门在昆明建立了收购站,在昆明收购后,统一卖给省粮油、省土特产公司、省茶叶公司。这些大型公司负责销售货物,一半内销,一半出口。经验越来越丰富,货越收越多,彭宗林也想着整票大的。1996年,彭宗林和两个合伙人东拼西凑,四处借钱,一共囤了价值200多万的菌子干货,准备等价格上涨后赚一笔。可没想到,几近倾家荡产囤的200多万货,让彭宗林险些一无所有。彭宗林将准备卖给省粮油公司的货先囤在家中,等待着菌价的上涨。可这一等就是60多天,菌价不涨反跌,急坏了彭宗林跟他的合伙人。“那都是钱呐,一天跌一点,一天亏几千,1996年的几千块可比现在值钱多了。”看菌子跌得太快,合伙人提议将菌子倾销。“当时我们就想着熬一熬,想着菌子价格总会上涨,人嘛,不能轻易服输!”彭宗林抿了一口茶缓缓说道。彭宗林这一熬,没有熬来菌子价格的上涨,却熬走了一个合伙人。因顶不住压力,这位合伙人提前撤资。兄弟心不齐,黄金要变泥。撤资之后,合伙人变成了两个人,菌价也没有上涨。因菌价下跌,省内也停止了大规模的收购。面对供大于求的市场,彭宗林不得不转战外省。在彭宗林辗转反侧为寻找买家发愁时,一位四川凉山老板主动找上门来了,二话没说就先表示可以预付50万的定金,但是必须要彭宗林将200多万的货全部拉到凉山去才能交易。“当时心里也想过会不会是骗局,因为一切进展得太顺利了,看了一眼我们的货就让我们拉去凉山。”彭宗林也害怕上当,但是好不容易有个爽快的收货商,就组织人手将货拉到了凉山。刚到四川西昌的入口,彭宗林的货就被人扣了下来。“就是那伙说要付定金的老板,到了他们的地界定金也没有见着,直接将货扣了。”但彭宗林也不是吃素的,“我们就跟他们对峙,最后直接找警察求助,几番折腾才将被扣的货又重新要了回来。”被骗后,彭宗林的胆子不但没有因此变小,反而更大了。怕再次被骗,他就去找大型公司合作。想起之前收购时认识的四川朋友,这一次他找到了四川省粮油公司下属的德阳公司的老总李鹏(化名)。这个李鹏说起来也跟他有几分渊源。李鹏在泸沽湖收购时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是彭宗林出面帮他解决。在跟对方多次确认交易信息后,彭宗林又将货拉到了四川德阳。在德阳,李鹏准备了家宴,为彭宗林一行人接风洗尘。双方都喝得酩酊大醉,酒足饭饱后,彭宗林一行人回到酒店,心想这单生意总算成了。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彭宗林醒来时,发现仓库里自己拉来的货全没了!他们马上到李鹏公司找人,发现早已人去楼空。这时,彭宗林才知道这个德阳公司早就被省粮油公司除名了。他们赶去李鹏家中,仍没有发现他的踪影。“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我们就去他孩子的幼儿园蹲守,结果蹲了好久,才被告知他的儿子没有来学校。”200多万的货,人间蒸发般消失了。德阳市公安局立案后,侦查了大半个月都杳无音讯。彭宗林不肯放弃,和他的兄弟们不分昼夜地蹲守在李鹏可能出现的地方。一个能在1996年聚起200多万资本的老板,此时在这陌生的城市竟像是一个乞丐般蹲守着。时间流逝,彭宗林所剩无几的信念也慢慢像是被蚂蚁搬糖块般点点侵蚀殆尽。人一旦丧失了信念,就像秸秆一般,风一吹来就会倒下,甚至没有风,自己也可能倒下。“反正就是不想活了,我和我的兄弟们说好了,我们去买炸药捆在自己的身上,死了算了。”回想起当时极端的想法,彭宗林抖了抖烟灰,眼里满是劫后余生的感激和庆幸。
“钱没得了,我们可以用一辈子去苦、去还,你人没了,我也不活了……”彭宗林在最绝望之际听到了妻子这样的话。因为这句话,他没有选择绝路。重新振作起来的彭宗林一路上访,到了四川省政法委,在了解情况后,四川省公安局成立专案组来到了德阳市。在近两个多月的调查和搜索中,终于在德阳市外几十公里的山里找到了被骗走的货。原来,货物全部被李鹏用稻草掩盖着,如果不是村里的人看到晚上有车辆出入,在那个通讯和监控不发达的年代,很难发现李鹏将货物藏在稻草之下。在追回货物时,李鹏已经偷偷转卖了价值50多万元的菌子,钱也被挥霍殆尽。祸福相依,日本一家进出口公司听说了彭宗林的遭遇后,将彭宗林的货物全部收走,并表示愿意长期合作。几次大起大落,也让彭宗林搭上了进出口这条线。成立企业,出口创汇2812万美元,年产值入2.9亿
从1996年那次被骗之后,彭宗林吸取教训,搭上了进出口之路,生意越做越大,2004年积累了千万资产。同年,成立了丽江中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将个体经营户收购菌子的模式变成了企业化运作。
彭宗林的的企业主营食用菌和特色蔬菜,成为了集原料基地建设、产品深加工、产品出口创汇为一体的企业。此外,公司成为了云南省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省级高新技术、省级创新型企业。产品远销欧洲、美洲等几十个国家。2018年,该公司出口野生食用菌4530多吨,出口特色蔬菜900多吨,出口创汇2812万美元,年销售收入2.2亿元,年产值2.9亿元,年出口额占丽江市年出口总额的70%。“人有钱了,确实会变,刚开始有钱那会儿也很浮躁,豪车豪表各种潇洒。”彭宗林说,“但经历了这么多,我觉得人还是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于是,2015年起彭宗林开始做企业扶贫,一干就是5年。2019年,丽江中源食品有限公司成功申报农业产业化、林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扶贫工作开展至今,彭宗林感慨:这5年,自己有苦有累,更有收获。“扶贫让我体会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人只有能干、肯干,才能有回报。”今年53岁的彭宗林,稳稳坐在菌种大棚形成的大营里。这位把菌子卖到上亿元的企业家笑着说:“我还得继续努力,企业要努力,扶贫攻坚也要努力,我不知道什么时候退休,但我一定会在退休前把工作做好,把有意义的事做好。”
点赞
1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