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人物特写 > 正文
    购物车
    0

    滚滚长江东逝水——记杨升庵被流放云南在永胜写的诗词

    信息发布者:ljy2682612433
    2024-12-24 10:25:44    来源:美丽永胜   转载

    滚滚长江东逝水

    ——记杨升庵被流放云南在永胜写的诗词

    文/何守伦

    云南有一则传说,明代状元杨升庵被贬后,一心想到彩云之南,又怕愿望不能实现,他就故作恐惧,哀求说:“宁充辽东三万里,莫充云南碧鸡关。云南跳蚤有四两,滇池蚊子有半斤。”皇帝怎肯相信?便派钦差前往昆明碧鸡关查明。钦差走到滇池西岸高峣时,见一妇人正在割草,就问:“这是什么草?”妇人说:“这是蚊子草。”钦差叫道:“天啊!割草去喂的蚊子该有多大啊!”于是吓得不敢再往前走,立即返回北京禀报。皇帝真就把杨升庵充军云南。


    按说,云南历史上仅有一个状元,就是清朝末年的经济特科第一名袁嘉谷。但从实际意义上说,云南的第一个真正的状元应该是明朝正德年间的状元杨升庵。杨升庵名慎,升庵是其号,祖籍四川新都,因为其父杨廷和在朝为官,所以他于1488年出生于北京。明朝正德六年(1511年),24岁的杨升庵殿试第一,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仕至经筵讲官,可谓少年得志。但人生的事难以预料,杨升庵34岁时,恰逢正德皇帝朱厚照死后无子,由其堂弟、兴献王长子朱厚熜继位,以明年为嘉靖元年。朱厚熜刚即位就要改尊自己的生父为“皇考”,而朝官们认为按大礼只能尊其为“皇叔”,于是纷纷哭廷争谏。这就是历史上的“大礼议”事件。


    这个“大礼议”一直闹到嘉靖三年(1524年),时年37岁的杨升庵再次上奏《议大礼疏》,“复撼门哭谏,下狱受廷杖,二次毙而复苏,谪戍云南永昌卫。谪戍就是流放,最重的是充军。永昌卫即今云南省保山市。杨升庵被“永远充军烟瘴”,终身不得赦免,直至72岁终老云南。杨状元在云南度过了35年,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云南状元。借用云南老百姓的话来说:皇帝给云南送来个大状元!


    杨升庵虽然身系“钦犯”,但他作为正德、嘉靖两朝的文坛泰斗,以及在“大礼议”事件中表现出的不屈精神,受到云南地方官民的尊重和善待,有的为其建屋起楼,有的邀其游历考察,有的请其讲学修志,使他几乎走遍云南。时任永昌知府严时泰,不但免除了杨升庵军役,还赠送他医药钱。川滇两地巡抚同情升庵的遭遇,每以派遣戍役名义,允许他回四川成都与亲人团聚,因得“往复滇川十四回”。


    杨升庵从滇西保山、大理回四川探亲,捷径是从大理宾川往北走,经永胜片角渡过金沙江至涛源,再经明代澜沧卫北胜州进入四川,此即南方丝绸之路的灵关道。因此,史称“北国胜门”的永胜县,也留下了杨状元的一些行迹:程海镇河口村保留着状元寺,三川镇翠湖村保留着状元楼,三川坝中泥河上建有状元桥,离桥不远的村庄叫状元村。传说杨升庵在期纳清水古镇瑞光寺开讲席,史载杨升庵在涛源金江古渡望江楼题诗词。永胜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乾隆永北府志》,就收录了杨升庵途经永胜写的两首诗歌。


    其一《博南谣》云:

    澜沧自失姜兵备,

    白日公然劫行李。

    博南行商丛怨歌,

    黄金失守泪滂沱。

    铁锁箐边山嵯峨,

    金沙江头走风波。

    为客从来辛苦多,

    嗟我山行奈苦何!


    此诗是杨升庵感伤时事之作。在那“山间铃响马帮来”的年代,永胜片角曾是丝路古道上马帮途经的重要驿站。东汉所设博南县,即今大理州永平县。历史上,大理各地行商经片角到今永胜买卖者甚多。明朝嘉靖初年,江苏人姜龙曾任澜沧兵备道副使,建哨堡,平盗贼,片角陶营,金江古渡,往来畅通。后来,宾川片角一带,盗贼蜂起,抢劫杀人。明朝万历元年,云南巡抚邹应龙率军讨贼于此,随后分派官员率部驻守各地,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其二《宿金沙江》云:


    昔年曾向嘉陵宿,

    驿楼东畔阑干曲。

    江声彻夜搅离愁,

    月色中天照幽独。

    岂意飘零瘴海头,

    嘉陵回首转悠悠。

    江声月色那堪说,

    肠断金江万里楼。


    此诗描写杨升庵往返川滇途中的感慨,堪称一曲浪迹天涯游子的绝唱。他先回忆早年由川返京,曾投宿四川嘉陵江驿站,望月色、听江声,已感离乡之苦;如今流放边陲,夜宿金沙江畔,江声、月色相似,人的心情却很难堪。


    杨升庵最有名的词是《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见于杨升庵晚年写的《二十一史弹词》,清初被毛宗冈用作罗贯中著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开篇词,总领全书,概括大意,因而流传下来,广为人知。尤其是《三国演义》改编拍摄成电视剧后,这首词经过谱曲演唱,更是悠扬动听,家喻户晓。这首《临江仙》词,上片纵论兴亡,为英雄而感慨;下片略抒心志,慕渔樵之安适彼时的杨状元,“读书有今日,曷不早躬耕?”“难教迟暮从招隐,拟把生涯学醉歌”,他已把往事得失“都付笑谈中”,只盼在徜徉山水、渔樵唱和、埋首著述中得以自适。


    这首《临江仙》词描述的情景,与永胜金江古渡高度吻合。金沙江从青藏高原奔腾南下,在今丽江市玉龙县石鼓镇转向东北,形成“万里长江第一湾”;而后再转南流至永胜县涛源镇掉头东去,真正实现了“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原壮大观”,可谓之“大江东去第一湾”。当然,也有说这首词创作于四川攀枝花市拉鮓古渡,还有说创作于四川泸州等地,各自都拿出了论证的理由。这反映了当地人民喜爱这位状元公,杨升庵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


    杨升庵流放云南35年,和云南各族人士亲密交往,潜心著书讲学,致力推进中原内地文化,促进了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交融。丽江纳西族知府木公先后刻印了6本诗集,其中的《万松吟卷》《仙楼琼华》由杨升庵作序。杨升庵还从木公的800首诗中精选出114首,题为《雪山诗选》并为之写序。明朝嘉靖十五年(1536年),杨升庵为丽江土知府木氏榜书“为国干城”匾,引首署“大明嘉靖丙申”,末尾署“新都杨慎题”。此匾至今悬挂在丽江古城博物院(木府)的护法殿,实为罕见珍贵文物。


    清朝初年,张翰芳在永胜金江古渡凭吊杨升庵遗踪,写有一首《金沙江吊升庵太史》:

    太史留题无限情,

    才名正气两峥嵘。

    江声一似诗悲壮,

    千载孤忠怨未平。 

    此诗赞美“太史公”杨升庵才气不凡,品格孤高、诗情深厚、诗风豪壮。杨升庵之所以得到云南人的尊敬和赞颂,大约是他自觉担当了内地文化与边地文化的传播者、交流者,对云南文化有着特殊贡献之故。诚如李一氓的评论:“升庵功业,当以在云南推行中原文化,使汉族文化与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与融化,对中华民族的成长有贡献。”


    杨升庵不仅诗文著述多达400多种,且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不胜枚举,特别是在云南,杨状元的名字至今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杨升庵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卒于云南,临终时以“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评价自己的一生,同时告诫子孙重义轻利、见义勇为,被称为临终遗训。如今,四川新都杨升庵家规家训,登上了中纪委监察部网站。丽江永胜有关杨升庵的遗迹典故,也将供人怀想凭吊、津津乐道。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